本文摘要:站在中国最美湖泊——青海湖边,曾经大大小小的洼地已变成了波光粼粼的“星星湖”,随着水位上升、水鸟增多,青海湖湿地逐步焕发了盎然生机,这无不展示着青海湿地恢复的成果。
站在中国最美湖泊——青海湖边,曾经大大小小的洼地已变成了波光粼粼的“星星湖”,随着水位上升、水鸟增多,青海湖湿地逐步焕发了盎然生机,这无不展示着青海湿地恢复的成果。从青海湖鸟岛、扎陵湖、鄂陵湖3处国际重要湿地,到贵德黄河清、西宁湟水湿地公园、达日黄河等19处国家湿地公园,青海湿地已从单一的保护到建立保护体系,从举行业一家之力到创新体制机制协同社会参与上有了新的转变,在青海这片美丽的土地上,“高原肾脏”正在焕发出勃勃生机,青海湿地也正在展现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成果。近年来,青海林业部门加快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体系建设,优先把生态地位重要、生态系统脆弱、退化严重的湿地纳入保护管理体系。2016年,作为“十三五”的开局之年,也是青海湿地保护进入新发展的重要阶段。
8月,青海第一处国家湿地公园贵德黄河清国家湿地公园正式挂牌,拉开了青海湿地保护建设新的序幕。国家湿地公园数量与日俱增,保护面积达到487.65万亩,数量达19处,国家湿地公园保护面积跃居全国前列。这一年,青海省林业厅先后落实湿地保护项目资金4380万元。
其中,落实中央财政湿地补贴资金2300万元。包括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项目、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、湿地保护奖励试点项目。按期编制完成《青海省“十三五”湿地保护规划》。
省境内的扎陵湖-鄂陵湖国际重要湿地、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7处重要湿地列入全国湿地保护“十三五”实施规划的中央预算内湿地保护工程。特别是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,落实湿地生态修复资金1642万元,全面完成木里江仓湿地保护与恢复任务。
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建立,使得全省湿地保护管理能力明显提高,初步形成了有效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。青海湿地面积814.36万公顷,居全国首位,湿地资源丰富,类型多样,是全球影响力最大的生态调节区。为了保护好高原湿地,青海林业部门在全国首创湿地生态管护员制度,初步建立了一支“牧民为主、专兼结合、管理规范、保障有力”的湿地生态管护员队伍。在确定湿地管护范围上,选择了国务院确定的第一个“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”——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开展湿地生态管护员制度试点。
试验区有三江源、可可西里和隆宝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10处国家湿地公园,湿地面积416.52万公顷,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51%。自2015年底开始,全省共设置963名湿地生态管护员,管护此间湖泊、河流和人工湿地面积192.7万公顷,工资标准按照每人每月1800元发放,年工资共计2080万元,由青海省级财政全额负担。2017年,根据《青海省关于贯彻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实施意见》,我省将全部湿地纳入保护范围。计划到2020年,全省湿地面积不低于1.2亿亩,湿地保护率提高到65%以上。
重点在三江源、柴达木、祁连山、青海湖以及河湟地区的国家和省级重要湿地以自然恢复为主、人工修复为辅的修复方式,通过开展湿地生态补偿、退耕还湿、地形地貌修复、自然湿地岸线维护等11项手段,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功能,增强湿地碳汇功能以及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。多年的湿地保护建设成效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力量的广泛支持,世界自然基金会、北京林业大学、青海师范大学等机构助力青海湿地保护,并取得一定成效。
《青海省湿地保护条例》的颁布也将湿地保护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。守护高原生态安全屏障,传播生态保护理念,助力当地经济发展,一幅充满青海高原特色与创想的湿地未来图景正在加速构建,我们相信,又一个湿地保护的明媚春天已经向我们走来。(通讯员宋晓英)。
本文来源:澳门最新网站游戏-www.chineseinir.com